投書媒體:校園「行政減量」只是口號?國中小教師的任務,不該是幫政府做家戶調查。
- chiayiteacher
- 2024年9月1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投書】校園「行政減量」只是口號?國中小教師的任務,不該是幫政府做家戶調查
校園內的「行政減量」口號已經喊了10年之久。從小英總統、潘部長、國教署到縣市政府,都曾宣示行政減量的必要與決心。113學年度初始,檢視近日行政業務及公文,我們可以遺憾地確認,「行政減量」從地方到中央都只是口號。
國中小變調查平台,學童淪為政策傳聲筒?
筆者曾聽一位老師充滿無力感的說,「真實情況就是,公文有限辦壓力,但教學進度可以用調補課來處理,當兩者衝突時,我們常常被迫優先處理緊急的行政業務,只好安排學生自學寫作業,然後分身快速完成行政填報。這是兼行政老師不能明說但普遍存在的情形。」
新學年開始,國中小老師被大量調查表單淹沒,從路隊選擇、安親班調查、家庭基本狀況到擔任家長委員意願等等,各處室調查表單排山倒海。但更辛苦的是兼辦行政工作的老師,舉教務處為例,好不容易確定課表後,除了校內教室張貼,還有學校內部系統、縣市政府系統、國教署系統都要分別填報,萬一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調整課表,一切又要重來,真是填到懷疑人生。
行政業務應以支持教學為重,但近日有縣市政府要求導師調查學生家中是否安置「住宅用火災警報器」,不僅要將網路表單轉達家長填報,還要黏貼紙本調查表給家長,各班彙整至學務處,學務人員再統計全校數據後回覆縣市政府。據悉,上述調查是依據《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設置辦法》及主管會報決議所行,但為什麼住宅火災警報器是要由國中小老師交給學生、再回溯到家庭去調查呢?難道消防單位需要統計資料,只要跟教育局伸手就好嗎?縣市政府是否應積極建構平台直接與民眾聯繫?
匪夷所思的是,難道只有家有學子的家庭才需要裝設警報器嗎?少子化情形下有為數更多的家戶沒有就學孩童,難道這些家庭的狀況不須瞭解與協助嗎?若教育局對這些其他部會的業務來者不拒,是不是日後還能要求學校調查家中是否有自設充電樁?家人使用電子菸的比例?長此以往,國中小儼然是幫政府做人口普查資料的單位,學童則淪為轉達政策的傳聲筒。
別讓行政業務干擾教學品質
今年4月,陳冠廷、蔡易餘兩位立法委員聽取教師職業工會意見,聯手提案《教育基本法》第12條修法「國家應維護學校教育辦理品質,要求學校教育或配合事項,應以法律定之確保學校主體性」,足見學校教育品質與主體性之重要亟需朝野共同捍衛。諷刺的是,反觀近期的這項調查作業,無疑是非無關教學且非學校教育所需,無疑是干擾教學徒增行政業務的一項調查與彙整。
蒐集資料與進行數據調查是一項需要投注成本的事務,主管機關若以這種便宜行事的方式,繼續將國中小當作幫民政、警消蒐集資料或轉達訊息的平台,那國中小學生如何專心學習?老師如何專心教學?
除了教學之外,國中小老師還有學生輔導、親師溝通、研習增能等事務要在空白時間處理,珍貴的在校時光應留給老師關懷學生,讓學生有餘裕與老師分享心情,若充滿應接不暇的調查表單,只會讓師生間的美好對話被消磨殆盡,降低教育品質。請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勇敢拒絕干擾教學的行政業務,捍衛學校教育主體性。
(作者陳佩瑩為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政策研究員、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秘書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