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觀點投書:手機成凶器,校園格鬥場─教育部還要裝睡下去嗎

近日校園內暴力一再上演:中部某私校兩名高一學生持木棒埋伏痛毆老師,導致老師頭破血流;中國河南省更傳出高中生因手機被沒收,持刀割頸老師致死;法國一所中學甚至爆發學生攜刀刺死助教的慘劇,引發國際譁然。學生施暴頻傳,不僅引發社會恐慌,更暴露教育部對校園安全政策的荒腔走板,不思解決根本,卻掩耳盜鈴將手機管理責任推給學校與班級,自打嘴巴,甩鍋推責之舉,暴露政府的無能與短視。


學生使用手機過度早已成為普遍現象,從課堂分心、網路成癮,到社群霸凌、偷拍傳播,皆與手機有莫大關聯。但須認清手機本屬私人財產,學生如何使用、是否沉迷,根本原因在家庭。學校是教育機構,教師作為教學工作者,以傳道授業解惑為首務,而非手機管理員。若被迫承擔家庭監管不周之後果,教育部用一句「尊重學校自主」搪塞輿論,實際上推給學校獨自承擔風險,基層教師成為代罪羔羊。


執政黨長期高喊教育改革,本該是以提升教育品質、減輕基層教師壓力為目標,而非一味將複雜問題丟給學校,讓校園成為政策錯誤背黑鍋。倘若連手機這類明確可見現象都無法妥善處理,未來面對AI、網路成癮、校園暴力等更多元且嚴峻挑戰,還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道我們要等下一位老師因為保管手機而送醫、甚至送命,政府才懂得亡羊補牢?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若家長本身對孩子使用手機與反暴力行為毫無約束,卻妄想學校包山包海,不啻是緣木求魚、自欺欺人。孩子在家通宵熬夜滑手機,家長豈能坐視不管?政府應展現主導力,提出統一明確可執行的管理機制,同步推動數位家庭教育政策,責付家長配合執行手機管理,讓孩子在家中養成自律。學校可提供諮詢與配套資源,不宜反客為主擔任管理者。


家長若一味將問題外包,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教育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應治本。政府若真心關切手機使用與校園暴力亂象,應從源頭著手:強化家長責任與數位家庭教育。教育部長鄭英耀必須立刻拿出魄力與責任,而非淪為甩鍋部長,裝睡的人叫不醒。


*作者楊智強為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副理事長、全教總國會聯絡人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觀點投書:導師一人扛全班,政府卻不願多付一毛錢?

近年來,臺灣中小學教育現場可謂百廢待舉、積重難返。班級導師肩負繁重教學與管教責任,面對學生學習落差、情緒困擾,且須周旋於家長之間,堪稱蠟燭兩頭燒,身心俱疲。然而,檢視中小學導師費已逾十年未曾調整,對照導師工作日益繁複,非但無助教育品質提升,更將導致本想投入教育職場的新世代退...

 
 
 
【投書】一班30人太擠了!導師崩潰、學生受苦

近年來臺灣社會面臨少子化的嚴峻挑戰。據內政部統計,從2020年起,我國出生人數已連續多年低於死亡人數,人口負成長已呈常態。既然學生數量減少,教育資源理當適度調整,以提升教學品質、改善師生互動。降低中小學班級人數,不僅符合人口趨勢,更是邁向精緻化教育的重要關鍵。...

 
 
 

1 comentario


有擔當的政府應該出手管小孩使用手機的問題,立法管理,保障13歲以下孩童不要被手機毒害。手機沒有錯,錯的是錯誤的使用方法。


Me gusta
  • Line官方帳號
  • alt.text.label.Facebook
©2023 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 版權所有。透過 Wix.com 製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