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投書】一班30人太擠了!導師崩潰、學生受苦

近年來臺灣社會面臨少子化的嚴峻挑戰。據內政部統計,從2020年起,我國出生人數已連續多年低於死亡人數,人口負成長已呈常態。既然學生數量減少,教育資源理當適度調整,以提升教學品質、改善師生互動。降低中小學班級人數,不僅符合人口趨勢,更是邁向精緻化教育的重要關鍵。


許多先進國家早已實施小班制,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教師教學品質。以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2022年統計數據,小學平均班級人數約為 21 人;芬蘭作為全球耳熟能詳教育制度的模範,其小學班級平均人數也在20人上下,立陶宛、盧森堡甚至控制在15人上下,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國也多維持在20人左右。



相比之下,臺灣顯然還停留在高密度教學的舊模式中。相較之下,臺灣撇除偏鄉小校人去樓空的數據,多數國中小法定班級人數仍在29-30人,與國際趨勢脫節。

推動小班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理由,是回應現代教育現場中教師過勞的嚴重現象。依照2023年「台灣中小學教師工作快樂情形大調查」,未兼行政教師每天工作時數平均高達10.2小時。導師常須超時處理學生突發事件,夜間回應家長訊息早已成為常態。教師過勞、士氣低落,終將反噬學習成效。


降低班級人數讓每個孩子更容易被看見,教師更能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新生兒出生率逐年陡降,未來班級數勢必銳減,長遠來看小班制並不會增加教師編制與經費壓力,應視為長期投資。教育不是成本,而是國家未來的根本。任何對學生有利的政策,都值得社會集體努力推進。


呼籲教育部及各地方政府,審視人口結構變遷的趨勢,把握少子化的轉型契機,全面推動降低中小學班級人數,同步提高十多年未調漲的導師費。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需求,卻因人數過多而被迫平均對待,導師職責愈來愈繁重,班級學生數卻始終高居不下。與其大話教育品質、談個別化教學,若不先從降低班級人數的關鍵結構著手,一切將流於空談。


*作者為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副理事長、全教總國會聯絡人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觀點投書:手機成凶器,校園格鬥場─教育部還要裝睡下去嗎

近日校園內暴力一再上演:中部某私校兩名高一學生持木棒埋伏痛毆老師,導致老師頭破血流;中國河南省更傳出高中生因手機被沒收,持刀割頸老師致死;法國一所中學甚至爆發學生攜刀刺死助教的慘劇,引發國際譁然。學生施暴頻傳,不僅引發社會恐慌,更暴露教育部對校園安全政策的荒腔走板,不思解決...

 
 
 
觀點投書:導師一人扛全班,政府卻不願多付一毛錢?

近年來,臺灣中小學教育現場可謂百廢待舉、積重難返。班級導師肩負繁重教學與管教責任,面對學生學習落差、情緒困擾,且須周旋於家長之間,堪稱蠟燭兩頭燒,身心俱疲。然而,檢視中小學導師費已逾十年未曾調整,對照導師工作日益繁複,非但無助教育品質提升,更將導致本想投入教育職場的新世代退...

 
 
 

1 Comment


認同,如果希望有更好的教育品質,一定要降低班級人數。好的教育才能幫助台灣發展

Like
  • Line官方帳號
  • alt.text.label.Facebook
©2023 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 版權所有。透過 Wix.com 製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