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爭教師離線權 教團也籲加導師費

教師「離線權」話題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第一線教育現場認為,導師承擔大量班級經營與溝通責任,最需離線權保障。教團直言,即時通訊軟體普及後,導師不僅工作負擔增加,未及時回應甚至會遭投訴,但三千元的導師職務加給已十餘年未調,應先檢討導師職務加給。



立法院法制局則提出「教師離線權相關權益保障之法制研析」報告,指教師是工作壓力與倦怠程度最高的職業之一,許多人下班之後仍要回覆學生、家長等人訊息,我國對於教師離線權相關法制付之闕如,應該立法明定保障教師權益,而非僅由指導原則予以規範。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日前召開記者會,為教師「離線權」發聲,訴求讓老師在下班後有權利選擇不回覆學生、家長的來電或訊息。不過教學現場直指,校園中最需離線權的其實是導師。



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陳葦芸表示,相較十年前的教育環境,現在導師的額外付出愈來愈多,不只須配合各種新政策做宣導、協助調查,班級經營面臨更多考驗,像是和家長的溝通變得更即時,萬一沒有及時回覆,恐被指責親師溝通不良。政府除了應評估現行各項津貼、導師費數額,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減少老師工作量,減輕額外負擔。



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佩瑩表示,國小導師的工作從學生踏入校園就開始了,如晨間時光、清掃工作、聯絡簿批改回覆,午餐教育、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等,主要都是由導師承擔。隨著通訊軟體普及,導師經常被要求用LINE向家長轉傳學校資訊。近年因兒童人權、融合教育等意識普及,學生的一級輔導責任,更是讓導師戰戰兢兢。



實際上,根據立法院法制局近日報告,基層老師反映,LINE早已成為親師雙方溝通工具,許多教師下班後還接到家長訊息,立刻處理與回應也是另類加班,儘管教育部在二○二一年發函各縣市政府,針對教師加班提供合理勞動權益的補償機制,不過各縣市作法皆不同,應由中央主管機關統一規範較為妥適。



對此,教育部表示,導師職務加給的性質是教師擔任特定工作的另行加給,歷年待遇通案調整未包含在內,將考量校內各類教師待遇的衡平性,視教學現場實際狀況及地方政府共識,適時檢討評估。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自由開講》課堂樣貌因地因時而異,教師專業怎可全由校外人士評價? 陳佩瑩(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政策研究員)

教育部近期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聲稱只有不適任教師處理制度專業公正,專業倫理才能發展。但悖離教學現場的修法走向,只是戴著公正的高帽,外行看內行。校事會議是針對校園事件的調查與處理,調查員真正的專業應建立在對教學現場的熟悉與同理上。...

 
 
 
【投書】誰還願意當老師?親師關係崩壞、社會汙名難洗,未來師資來源充滿隱憂

2023年9月4日,韓國教師團體發起罷工行動,把當天稱為「公共教育停止日」。罷工源起是因教職人員不堪「怪獸家長」長期欺凌,一名24歲韓國教師甚至疑似因此輕生,多達20萬人前往國會附近集會、悼念。眾人的壓力讓韓國總統辦公室終於表明,尹錫悅已下令官員聆聽教師的要求,致力保護他們...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