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自由開講》課堂樣貌因地因時而異,教師專業怎可全由校外人士評價? 陳佩瑩(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政策研究員)

已更新:3月17日

教育部近期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聲稱只有不適任教師處理制度專業公正,專業倫理才能發展。但悖離教學現場的修法走向,只是戴著公正的高帽,外行看內行。校事會議是針對校園事件的調查與處理,調查員真正的專業應建立在對教學現場的熟悉與同理上。


校事會議調查小組若排除教師代表將使調查內容嚴重忽略台灣中小學學校的多元與差異。舉例來說,全校合計6班加起來不到30人的小學,因為每班人數少,為了加強學生團體活動機會,常見將體育課排在同一節,讓學生有更多小組活動或是競賽體驗,但現在學生自我意識強,跨班級互動時總起糾紛,體育競賽的輸贏常演變成學生口角,教師出口勸誡,可能引來學生心生不滿,隔天家長就申訴「老師不公平,這是霸凌」。

若無校內教師代表,調查小組怎麼可能在幾十分鐘的訪談中,了解老師的用心與細緻?對自己班的學生和他班的學生,師生信賴關係不同,怎麼可能用同樣的語氣來溝通?對六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怎能用同樣的語言來談話?更不用說,這類小型學校,老師通常對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瞭若指掌,哪些孩子家庭功能較低,老師就處罰孩子課後留校,由老師陪伴寫功課;哪些孩子才藝班滿檔一刻也不能等,得馬上接回去,這都是校外人士無法體會。

再者,近一年來的校事會議調查訓練,將教師行為以強制罪、侵害人格發展、恐嚇、侮辱等相關犯罪行為來涵攝,更是將師生互動間美好的默契、信賴、溫暖等畫面狠狠賞了耳光。

不適任教師的行為是長期綜合評價結果,所以這些行為應有長期貼近現場的觀察與理解再處理,但每一件無端擴大的申訴與調查,卻可能讓用心積極的老師因為被誤解而受傷,甚至黯然退場。去年教師節民間團體進行民調,顯示全台灣中小學老師有30.1%快樂指數在4分以下(滿分10分),過得並不快樂,其中導致老師工作不快樂的原因名列前茅的是給老師的期待太多,但專業支持太少,由此可見一斑。此次修法由教育部帶頭將教師置於刀刃之上,似乎將老師都視為豺狼虎豹,挑起各方對立,將教師專業任由他人踐踏,對於大量不屬實的指控與調查,造成教師的名譽及實質損傷,教育部卻置若罔聞。老師已經心灰意冷,澆熄教學熱情的結果就是心寒與恐懼,師生間的默契流動與溫暖難尋,不斷貶低教師尊嚴的結果,是教職不再被年輕人期待,出現招聘不到老師的窘境,試問教育部,優秀人才不願投入教職,學生找不到老師,誰來收場?(作者為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全教總政策研究員)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投書】誰還願意當老師?親師關係崩壞、社會汙名難洗,未來師資來源充滿隱憂

2023年9月4日,韓國教師團體發起罷工行動,把當天稱為「公共教育停止日」。罷工源起是因教職人員不堪「怪獸家長」長期欺凌,一名24歲韓國教師甚至疑似因此輕生,多達20萬人前往國會附近集會、悼念。眾人的壓力讓韓國總統辦公室終於表明,尹錫悅已下令官員聆聽教師的要求,致力保護他們...

 
 
 
自由開講》行政減量不減反增,校園防災演練宛如極限逃生

放學前發生規模6.0地震,校舍倒塌,三名學生在不同地點被砸傷,其中一名無意識,教師受困教室,全校近千名師生擠在操場等待救援,當日校長及學務主任不在校,就在這時,天空下著每小時30毫米雨量,該怎麼辦?這不是電影情節,這是今年校園無預警防災演練的腳本,各種戲劇梗塞進腳本內,各校...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