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自由開講》行政減量不減反增,校園防災演練宛如極限逃生

已更新:3月17日

放學前發生規模6.0地震,校舍倒塌,三名學生在不同地點被砸傷,其中一名無意識,教師受困教室,全校近千名師生擠在操場等待救援,當日校長及學務主任不在校,就在這時,天空下著每小時30毫米雨量,該怎麼辦?這不是電影情節,這是今年校園無預警防災演練的腳本,各種戲劇梗塞進腳本內,各校師生要用現有人力物力一起演完這部年度災難大片。

近期,各校接到政府來文辦理校園防災自救無預警演練,計畫中寫道「教育部為強化校園災害…鼓勵各縣市辦理無預警演練…」各縣市政府為了讓長官了解學校有多萬能,竟開始發揮編劇及導演斜槓能力,展開了一連串塞滿狗血梗的災難片籌備歷程。據悉,該訪視為突襲抽訪、再由委員抽選情境來辦理演練,前後流程約需60分鐘,頒布數個情境及示範腳本,學校為了這個抽訪事前演練就需要籌備四至五次。整個籌備過程已讓行政人員焦頭爛額,也影響正常學校作息。舉例設想情境如下:

災難情境一:發生規模5.5 地震,建築物出現明顯裂縫,電力設備受損,多名學生在不同教室受困、護理師被櫥櫃壓傷,無法行走。

災難情境二:放學前發生規模6.0地震,三名學生在不同地點被砸傷,其中一名無意識。當日校長及學務主任不在校,且正下著每小時30毫米雨量。

災難情境三:地區震度5弱搖晃許久, 氣象預報指出稍後有可能降雨。 電力設備受損,有多名學生受困建物內,校長室所在的建物損壞,校長被櫥櫃壓傷,無法行走,發言人(教務主任)及搶救組組長(學務主任)都不在學校。

突發情境:訪視委員會在半途藏走學生,影響點名回報結果。或站在逃生通道,佈置此路不通的突發狀況給學生。 除了防震必要演練之外,縣市政府設想的災害現場堪稱慘絕人寰,學校在這些情境中要面對人員失聯,人員傷亡、建物毀損、天氣惡劣、校長主任不在校,無救護人員或建物失火等這些同時存在的荒唐情境,進行救援及急救,儼然大型災難片現場,訪視委員當日還會製造突發狀況,這不是為難是什麼?

為了這些演練,行政人員須完成大量的事前準備,編劇、導演、音響、燈光、佈景、道具,臨演,集各種角色於一身。而全校的師生更是花費大量時間配合演出,更遑論學校根本沒有這樣的人力物力。

每年九月全國均有國家防災日避難掩護演練,事前各校均事先演練兩次以上,確認動線及集合地點,化繁為簡,熟悉SOP之後,師生應變能力自然建立。但此無預警複合式災害演練,卻因教育部一句「鼓勵各縣市辦理」,就讓縣市政府使出渾身解術,目的可能是爭取經費,也或許是標新立異,荒謬的演出這些大型災難片,消耗的是學校行政人員的心力,反覆演練犧牲掉師生的學習及休憩時間。

教育部自稱從104年11月就著手進行推動行政減量,目的讓教師將時間留給教學,行政人員也能專心支持教學系統運作,提升學生學習品質及成效。但檢視近年教育新聞,行政人員難尋,教師外加業務繁重,臨時業務影響正常化教學現象不減反增,究其原因不就是從中央到地方的辦公室思維?!防災教育重要,但教學正常化難道在年底就可以捨棄?各校的校慶及各校比賽會因為這演練就不用辦理?從11月中到12月中,校園內為了這天上掉下的大劇作息全亂,防災教育真的變成學校災難事務。

筆者認為,長期以來這種無法體察校園情況,沒有賦權增能,沒有信賴友善的心態,一再影響教學正常化,所以行政減量在教育部就僅能是口號,主管機關沒有從根源改變觀念,行政業務就會像這次走火入魔的防災演練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作者為全教總政策研究員/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秘書長 陳佩瑩)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自由開講》課堂樣貌因地因時而異,教師專業怎可全由校外人士評價? 陳佩瑩(嘉義縣教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政策研究員)

教育部近期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聲稱只有不適任教師處理制度專業公正,專業倫理才能發展。但悖離教學現場的修法走向,只是戴著公正的高帽,外行看內行。校事會議是針對校園事件的調查與處理,調查員真正的專業應建立在對教學現場的熟悉與同理上。...

 
 
 
【投書】誰還願意當老師?親師關係崩壞、社會汙名難洗,未來師資來源充滿隱憂

2023年9月4日,韓國教師團體發起罷工行動,把當天稱為「公共教育停止日」。罷工源起是因教職人員不堪「怪獸家長」長期欺凌,一名24歲韓國教師甚至疑似因此輕生,多達20萬人前往國會附近集會、悼念。眾人的壓力讓韓國總統辦公室終於表明,尹錫悅已下令官員聆聽教師的要求,致力保護他們...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